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有絕招

  1.聆聽和促使孩子說話

  聆聽是了解兒童語言所代表的信息的活動過程。要對孩子感興趣,對孩子表示關心、照顧,讓他們談論有關自己的事,孩子便會感到和父母在一起很親密。當孩子經歷著內心的恐慌、創(chuàng)傷或有失望情緒時,他們特別需要父母給予安慰或支持;在他們取得成績時,也很想讓他們的父母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或愉快時的心情。母親應該注意給孩子留出接觸時間,留在他們身邊傾聽他們說話,應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于做其他的事,而無暇聽他們說話。聽孩子講話要專心,不要做飯或看電視以及其它分心的事,用眼睛注視孩子,表示你是真心在與他接觸。可以對孩子說:“我們一起散會兒步。”或“讓我們到小房間去,單獨在一起談談。”

  耐心地鼓勵孩子談話,并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,如“告訴我你今天干了些什么?”或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孩子,如問:“以后又發(fā)生了什么事?”在聽的過程中,可以表示自己的同感并將自己符合實際的看法告訴孩子。

  父母阻止孩子對問題進一步談論的障礙包括:下命令(“不要用這種腔調對我說話!”);輕視(“那是愚蠢。”);下保證(“這件事會過去”。);取笑(“只有小的孩子才哭。”);評價(“做了多么可怕的事。”);反對(“你不能總是發(fā)火。”);或者下結論(“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。”)。這種種障礙的實際結果,是制止了孩子和你進一步聯(lián)系。當你拋出這樣的障礙物時,孩子馬上學會了有問題也不來找你。

 2.表示共鳴

  共鳴意味著盡可能準確地和敏感地對孩子表示,你是理解他們的。共鳴意味著與孩子有共同的感受,而不單純是替他們著想。從孩子的內心世界出發(fā)看待事物,會使你一開始就體驗到孩子的生活經歷,好象你自己身臨其境一樣。

  如果你的兒子剛進門便聲稱,他方才在一個小的聯(lián)賽游戲中,第一個達到終點。你可以設身處地的說:“真行!你一定很高興。完成了你一直希望做的事是會有很多感受的。”用你自己過去的經歷和體驗猜測孩子會怎樣想,并作出反應,這樣孩子便知道你清楚地懂得他的這些感受。

  在懲罰孩子的時候,如果能設身處地想一想他的不良行為中好的動機或目的,你往往能夠減輕對他的懲罰。如,你可以說:“你這樣喊叫,是因為你對這件事非常反感。”又如,“你不愿意到學校去,是因為你討厭那里,感到煩躁。”當父母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好意圖時,孩子就會相信自己還不象所想的那么壞或反常。那么,當你指出孩子某些缺點以后,他們是能夠較好地接受批評和懲罰的。

  研究表明:替別人設想是許多父母難以做到的。其實,替別人設想是在幫助人的事業(yè)中最重要的個人品質。經常替別人設想,而且有強烈共鳴的人,是最愿意幫助別人的人,即使這種幫助意味著危害他自己的幸福。

  好的母親應該學會利用每一個機會,直接教孩子學習怎樣替別人設想。鼓勵孩子要這么做的一種方式,是向孩子指出他們的行動對別人的影響,特別是對別人情感的影響。比如,你可以說:“扯小貓身上的毛,它會疼的。”又如,“如果你不叫聲姑姑,謝謝她送的禮物,她可能認為你不懂禮貌,而感到不愉快。”

  發(fā)展孩子替別人著想的能力,可以為他們養(yǎng)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有力的情感上和認識上的支持。能替別人設想的人,在幫助別人之后,不大喜歡自我稱贊;損傷某人以后,能自我譴責,這種內心評價,為孩子品德自我約束的發(fā)展打下了基礎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